close



理所當然的洩漏劇情, 不然沒辦法討論







首先 不討論劇情合理性 要看恐怖片要考慮合不合理請先抓一個哈比人來或是叫哈利波特本人騎掃把來見我



先就本片宣傳手法來看:

宣傳重心都放在於Paris Hilton,這根本是惡紫奪朱,在戲中幾乎只是跑龍套角色的她卻成上映前話題焦點。

原因在於Paris Hilton的高知名度,無論是正面或負面,只要能引起話題,引起討論熱潮,引起媒體注意,那麼就有大力宣傳的必要性。

雖然模糊了重心,但讓觀眾進電影院的目的確達成了。

因為宣傳手法和電影內容不切合的關係,所以以上這個例子可以告訴我們上電影院前最好先做功課,最好的例子是根本不是恐怖片的Sighs,而不喜歡該位導演風格的朋友,就不該再相信The village的宣傳。

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一部爛電影,只有不合觀眾胃口的電影。

選擇一部電影之前,收集資訊來了解這部電影的主題,我想是個避免看到

不合自己胃口的電影的好方法。



(所以在沒看過電影之前,上討論區我想這是大多數影迷會做的,而在搜尋資料之際,看到洩漏劇情而未標明的文章我想這很糟糕的經驗,我認為這和言論自由無關,而是對你文章讀者的尊重─至少留下讓讀者選擇的權力!)

 

再來則是導演的運鏡、手法:



先就運鏡來看,鏡頭極為流暢不拖泥帶水,在欣賞恐怖電影,最討厭的就是千篇一律的運鏡,不是用兇手視角緊追被害人,就是被害人被追殺的時候鏡頭拼了命的晃動。

當初在約翰卡本特以殺人魔電影Hallowenn月光光心慌慌打出票房成績,在後世的恐怖片



就不難看到類似的運鏡,從十三號星期五到德州電鋸殺人魔,似乎不這樣做就難以告訴觀

眾被害人的緊張。

(德州電鋸殺人魔這裡指2003翻拍版)



而恐怖蠟像館最讓我讚賞的不是特效,而是幾個精心設計的鏡頭。

一個是女主角剛從拖車跑出來,隨即狂奔而去,這裡鏡頭拉遠,強調女主角的孤立無援,一方面刻顯無人小鎮背景,這是印象極為深刻的一幕。

暗示了女主角發現全鎮的人都只是蠟像的恐慌。

 

再來則是在追逐中,導演的鏡頭是由上往下,而不是以往由兇手視角緊盯被害人。

這不僅僅簡潔流利,不是無謂的冗長鏡頭,而且也表示了速度感。

幾個印象深刻的鏡頭還有文森發現地道有人的快鏡頭運行,蠟像館中的特寫,將氣氛烘托到最高,在韋德被殺之前房內詭異的擺設,器具的陳列,讓人窒息。

特別是手術工具的特寫,其實比讓看慣血腥鏡頭的觀眾更不舒服。

在地道被殺害的道頓,鏡頭上是兩把刀的特寫,你注意到那是龍頭龍尾嗎?

過了數秒以後,才真相大白,原來那兩刀是砍在脖子。



導演的隱喻手法在恐怖電影中少見,殺人魔兄弟其實是連體嬰,當年的手術就註定兄弟將會遭受不幸。



文森是藝術家,不是殺人狂,包才是因為心理問題而帶著文森一起毀滅的原因。

而文森和包應該算是被分裂的一個人。



觀眾是否有注意到,文森拿刀破門而入之際,正中切斷連體嬰蠟像?

這暗隱他們兩人是強行被分割。

而當天花板陷落,最後兩兄弟屍體疊在一起,則說明分開的一個個體終究要回到一個。



包因為心理的反常而建築蠟像館,文森只是純粹的在製造藝術品,在他腦海中唯一起過殺人念頭,恐怕是因為卡莉兩兄妹殺了他的哥哥。

看似外表完好,行為正常的包其實才是心理反常,而外表醜陋,行為反常的文森,擁有

純潔卻受污衊的心靈。



雖然不討論劇情合理性,但最後冒出來的老三才是全片最不合理,也是畫蛇添足的地方。

這點不多做說明。



至於其餘手法:



前半段劇情略顯沉悶,節奏不夠明快,中間劇情則是一直圍繞在兩兄妹,其餘都只是陪襯,只有韋德發揮作用,拿來嚇了觀眾三次,其餘角色死的沒有價值。

配樂在淋蠟一段達到高潮,其餘表現平平。



化妝特效和CGI應該是本片預算耗費最多的地方,達到的效果也絕佳。

至於本片除了商業價值,其手法則很有討論和研究的空間,無論是在特效和拍攝上。



另,在電影院一幕播放的電影相信有特殊意義,但因為我見過的電影太少,在這裡向有知者求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va96 的頭像
    eva96

    you are watching 滅人器

    eva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