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文含有大量血腥的劇照)
Day of the Dead是George A. Romero於1985年、自編自導的第三部殭屍作品。
本片原本的預算是7百萬美元,但是片商要求Romero必須刪減一些血腥鏡頭,以符合R級的分級,而Romero則不願意妥協,預算因而被減半只剩下三百五十萬美元。
但,正因為他的堅持,本片出現的血腥特效幾乎可以說是匪夷所思,是我見過所有時代的電影中,化妝特效最讓人震驚的。
Day of the Dead與Romero其他作品比起來,評價是最低的,但猶如金庸作品集中評價最差的一部仍然鶴立於武俠小說之群。在任何時代的殭屍片,Day of the Dead必定佔據前十名。
Day of the Dead接續了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的擴散,Dawn of the Dead的爆發,故事敘述的是:「殭屍疫情肆虐全球十數年後的世界」。
同時本片對於殭屍的概念,則延續到了《活屍禁區》。
故事背景是一個地下軍事基地,一個小型的軍隊受命與一個科學研究小組合作。
而他們孤立無援,無法與其他倖存者聯絡上,軍人協助科學家們捕獲殭屍從事科學研究。
但新上任的Rhodes隊長,決定終止這個合作關係,他無法任受看似毫無進展的研究。
於是基地裡的人分裂成三派,軍人們想要殺光殭屍,並棄守基地尋求其他避難所;科學家則是主張研究能控制殭屍的行為方法;另一派人士則希望找到一個好地方
度過餘生,而衝突便就此展開。
從密閉小屋、購物中心,場景推展到了軍事基地,延續到了《活屍禁區》中的整座城市。
Romero的殭屍電影一直建立在密閉空間之上,是在於密閉空間之內的人性衝突。
四部電影各代表不同的意識,本片所營造的人性衝突以及戲劇張力,居四部作品之冠。
化妝特效、殭屍的塑造與形容,也是四部作品最為豐富的一部,必為80年代殭屍作品的代表。
在80年代的殭屍電影由於化妝特效的成熟、各種新型創意的導入,可以說是殭屍電影的後段黃金時期。
本片由於預算被減半,並沒有按照預期的原始劇本來拍攝。
原本的劇本描寫地下軍事基地,有通電的鐵絲網環繞著,軍人的數量更為龐大,而且他們豢養了一群受過教育的殭屍軍隊,用來對抗基地外的殭屍大軍。
而這個概念延伸到了《活屍禁區》
當然,提到Day of the Dead不可不提Bub。
《活屍禁區》裡由《Shaun of the Dead》的男主角Simon Pegg客串演出的照相亭殭屍造型就是參考Day of the Dead中的Bub。
Bub是由基地內Dr.Logan豢養的一隻殭屍,他擁有生前的一些模糊記憶。
並不會把Dr.Logan當成食物,並且可以聽從部分指令。
而他也是Romero作品中唯一擁有台詞的殭屍角色。
Romero透過Bub傳達觀眾:「they are us.」的概念。
之後《活屍禁區》領軍的黑人殭屍Big Daddy也是承襲著Bub
的這個角色。
Romero在他作品所傳達的,殭屍不只是Walking Dead,事實上,他們是具有自我意識的另一種生物。
《活屍禁區》中有意識的殭屍不是首創,而是二十年前的概念延伸。
Day of the Dead幾乎是我夢寐以求的殭屍作品。
比起1978年的Dawn of the Dead,特效更為進步。
本片的殭屍整體風格是黑而乾癟,而不是蒼白。
完完全全可以符合殭屍迷想要看殭屍的慾望,本片動用了超過一百個殭屍演員。
這些演員多半是匹茲堡的影迷,以自願者的身分參與這部電影。
殭屍造型也是五花八門,幾乎完全沒有重複。
這一點也是Romero的特色之一,他反應了世界末日來臨時,人類殘餘的文明遺跡還存在於這些
活死人身上,而這些活死人也不僅僅只是腐爛的屍體或者是吃人怪物。
即使到了二十年後的《活屍禁區》,新技術的引進,透過隱形眼鏡、傀儡,甚至是電腦動畫
運用在殭屍身上,但仍沒有八零年代化妝技巧所呈現的特殊風格。
本片的化妝師仍然是Tom Savini,本片的特效只能說是嘆為觀止。
有片頭第沒有下巴的殭屍,有活生生斷手的鏡頭,也有好幾個撕裂畫面。
甚至讓離開了身體的頭仍可以張口眨眼。
Gregory Nicotero(多部恐怖電影與商業大片的化妝特效,他曾與數個知名導演合作包括山姆雷米、昆汀塔倫提諾,麥可貝、史帝芬史匹柏,下一次在專文介紹他。)
本片可以說是他的處女作。
無論是演員或者是以化妝特效師的學徒身分。
特別一提的是在本片他的頭被Dr.Logan砍了下來作為實驗用途。
而在20年後的《活屍禁區》,他也扮演一個被主角用吊橋砍掉頭的殭屍。
你很難去敘述為何喜歡這部電影,是開頭的殭屍大軍肆虐街頭而造成的震驚?
還是讓你目不暇給的殭屍造型?還是Dr.Logan巧妙的言詞與他的實驗?
或者是女主角面對各方壓力之下的勇氣?
對我來說,這會是世界上最難具體說明的問題之一。
但總之,每當我播放這部片,都會喚起腦海中一些回憶以及帶給我不同的感受。
目前分類:你不可錯過的殭屍片 (4)
- May 19 Sat 2007 06:29
Day of the Dead
- Jan 22 Sun 2006 01:41
你不可錯過的殭屍片─Re-Animator
Re-animator
中譯:幽靈人種
年份:1985年
導演 :Stuart Gordon
編劇:H.P. Lovecraft(原著)
Dennis Paoli (劇本)
前言:
把Re-animator作為「殭屍電影」,不確定是否妥當。
這是一個能讓屍體復活的藥品的故事。
而復活以後的屍體,跟傳統認知的殭屍不太相同。
沒有感染性,也不是那麼地脆弱,反而力大無窮。
一般Romero Zombie 的破腦規則,也不適用於本片的復活屍體。
見Dr.Hill,便是身首分離之後,即使腦袋爆掉了,身體依舊在活動的例子。
本片目前為止共有三部作品,後面兩部我仍沒有看過,若有機會則再補完。
本篇文章則就第一集單做討論。
劇情大綱:
Dan是麻省一所醫學大學的研究生,一日來自蘇黎士大學的Herbert West轉進了Dan的大學,並與他分租
一棟房子。
而Dan卻在無意中發現,Herbert擁有一種能讓屍體復活的藥劑。
Herbert威脅Dan要協助他完成人體實驗。
然而,正當他們將藥物注射到屍體腦部時,院長闖進了停屍間。
狂暴的屍體,打死了院長。
Herbert卻執意要用新鮮的屍體才進行實驗。
因此Dr.Hill發現Herbert的藥劑,且利用他腦部權威的雷射手術進行陰謀‧‧‧
值得推薦的理由:
本片可以說是前中段是心理驚悚片,最後一段才是殭屍電影。
但是本片絕對不沉悶,在於殭屍電影中,氣氛的鋪排非常重要,而本片就達到了一級水準。
不安的氣氛一直從片頭直達片尾,觀眾的心有如緊繃的弦,隨著本片中狂舞的復活屍體振鳴。
這並不算是一般具有大場面、中度預算的電影。
風格手法全然是B級片,但是本片的娛樂程度與及內容都是一時之選。
化妝特效上,也未有一般B級片令人詬病的粗糙,反而逼真細緻。
跟同時期的Day of the Dead化妝水準相較,雖未及,但仍不遜色。
史蒂芬金作品改編的Pet Sematary(中譯禁入墳場),和本片非常相似,無論是劇情題材以及結局。
而本片推出的時間則是較早,同為小說改編作品,卻較為出色。
風格明快,且空間背景上發生在醫院,又增添了恐怖驚悚的優勢。
然,本片沒有大規模的殭屍暴走於醫院,但是氣氛的緊迫以及結局的直轉急下都讓人極為過癮。
電影討論的題材在於於死人復活以後只是一具空殼還是具有靈魂?
本片在不多的篇幅在論述這個題材上,並不以明確的手法表示,而都留待觀眾解讀。
是在商業片中,極好的表現方法。
其餘還有醫界權威的醜態。
由於本片片長實在不長,反而營造出恰到好處的感覺。
最後當然要說到主角─殭屍。
本片的殭屍都是來自停屍間的復活屍體,和一般其餘因素引起的殭屍症狀有不同的形象。
不是衣衫襤褸、見骨見肉的腐爛、腳步踟躕的傳統殭屍。
因為來自停時間的屍體,其身體狀態多半完整,未見腐爛,而赤身裸體。
或因死因不同而有不同型貌。
是不同於其他殭屍作品之處。
-----
- Aug 30 Tue 2005 02:45
你不可錯過的殭屍片─Dawn of the Dead
Dawn of the Dead
導演:George A. Romero
編劇:George A. Romero
抱著和艾爾撰寫驚悚一百一樣的心態,我也想把許多經典的殭屍片推薦給各位愛好者,雖然是「不可錯過」,不過我會依照該片的性質來推薦給適合的群眾。
Dawn of the Dead可以說是極為經典的殭屍片典範,同時也十分適合剛剛接觸殭屍片的觀眾,因為他包含了所有殭屍片的元素。
在感染爆發後分崩離析的社會、倖存者的求生過程、密閉建築物、忠實的人性呈現。
首先,先從一部能滿足觀眾的電影這個角度切入,先忽略掉導演試圖在片中影射的社會現象。
本片的娛樂度相當的高,開場前二十分鐘,就是一隊S.W.A.T的小組試圖攻堅一棟被暴徒佔領的大樓。
而在他們進入建築物以後,卻發現到處充滿了殭屍。
當然,別指望這裡是血肉橫飛、隊員見一隻暴頭一隻的動作場面,導演忠實的把人類遇到殭屍的恐懼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反映出來。
眼前是一個生吃活人的怪物,而且被他咬到會導致你死亡,你還能冷靜的瞄準他的頭部嗎?
或有人提出,這是1978年的電影,能和今日來相比嗎?
的確,殭屍們的化妝大都只是上上白粧,並沒有你印象中面孔腐爛、佈滿生蛆的殭屍。
只是,站在現實層面來看,當殭屍傳染症狀爆發數週之內,恐怕都還只是「新鮮」的屍體,膚色當然是呈
現慘白。
你也可以觀察在系列作品Day、Land中因時間不同而有不同的殭屍化妝。
只要你不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片中的殭屍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另外,即使是數位處理後,本片仍充滿舊時代的風格。
畫面的稍微不清晰,反而更增加了寫實度。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點。
而主線劇情都在購物中心之內,我只能佩服Romero還有Dario Argento兩位的編劇能力。
劇本由Romero主寫,Agento則是編劇顧問。
Romero自然不用多說,而Agento除了以恐怖製片人聞名之外,他也是著名編劇,在imdb排名32位的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C'era una volta il West )他就是編劇之一。
在四位主角降落在充滿活死人的購物中心後,就是一連串耐人尋味的求生過程。
當然不是靠槍來解決一切,而是靠智慧。
這就是我認為Romero是用恐怖片來包裝劇情片的原因。
看一部殭屍片不外乎是欣賞殭屍的化妝,當然還有血腥場面的化妝特效。
不過這僅僅只是最基本的元素。
加上了令人值得玩味的劇情,或是能清楚的讓你體驗被殭屍佔領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我想這才是大師級的殭屍片所能呈現給觀眾的。
在導演版中,全片並不是你所以為的灰暗劇情,反之帶了點幽默、詼諧存在,這是本片在Dead series中最特別的一點。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場面:
1.瘋狂的隊員一打開門就把一個無辜者的頭整個完全地轟爛,畫面接著尖叫女人的臉部特寫。
2.不知道丈夫變成殭屍的女人被咬下一大塊肉。
3.滿滿地下室中都是被隔離的殭屍,大啖著血肉。
4.飛車族入侵購物中心後的混亂。
5.最後一幕,留待給觀眾自己挖掘。
推薦指數:如果你喜好殭屍片,且不排斥非商業動作片,那本片你絕對不可錯過。
版本差異:
由於Dawn of the Dead在美國、歐洲各國、日本、韓國等都發行不同版本的影碟、包括VHS、DVD。
所以簡單的介紹幾個版本。
127分鐘的美國戲院版:
這是導演第二次剪輯後的版本,基本上就是導演版,也是他本人最偏愛的一個版本。
裡頭就是原汁原味的Romero風格,這也是最為普遍流傳的一個版本。
139分鐘加長版:
這是在坎城影展使用的版本,時間早於在美國釋出之前。
這是我覺得比較刺激也比較完整的版本,血腥場面較戲院版來得多,而且詳細。
119分鐘歐洲版:
由Dario Agento在歐洲發行的版本,剪掉了一些對話或場景,變得較為緊湊,也少掉原本的幽默詼諧。
配樂則是不同於前面兩個版本,比較符合恐怖片給人的感覺。
這是我目前看過的三個版本,其他還包括長達156分鐘的德國版,或是故意剪掉血腥鏡頭的瑞士版等等等。
只能挑出最普遍的三個版本來介紹。
入手管道:
你在yahoo拍賣上看到的,所謂英文發音、中文字幕,都是所謂的大陸版。
發行公司並未發行有中文字幕的亞洲版本。
我並不勸阻你去購買這些版本,但我建議各位:片子的品質是可以搞爛一部電影的。
三區的DVD首推韓版,壓片技術不差,而且通常都會有英文字幕,這是一區片沒有的。
而且koreandvds只賣二美元。
一區也出有數位格式後的戲院版發行,折合台幣也不到五百元。
另外就是包含前面三個版本的Ultimate Edition,包含三個版本以及一片相當冗長的幕後花絮。
折合台幣在一千四、一千五上下,依幣值變動。
而我請友人從加拿大帶回來則是要一千八百元。
另外,我不確定本片是不是有在台灣發行VHS,若是有,則可轉成DVD或VCD格式。
本片有在台灣上映過,也在第四台播映過。
還是有途徑能找到,只是已經非常難尋了。
-----
- Aug 23 Tue 2005 08:50
你不可錯過的殭屍片─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基本資料:
導演:George A. Romero
編劇:John A. Russo /George A. Romero
簡介:
突然爆發的神秘疫情在美國各地擴散,死去的屍體一個個復活並尋找活人
作為食物。
七個陌生人被困在農村中的一棟小屋,外頭包圍了滿滿的活死人,他們試著要侵入小屋,分食這些受難者‧‧‧
然而,正當這些屍體進攻小屋的同時,屋子裡的受難者卻因為意見的分歧而爭執起來‧‧‧
推薦的理由:
我突然想要擬出一份『不可錯過的殭屍片』名單,包括各式各樣的傳統以及變革。
從美國到歐洲,甚至香港到日本。
但是先要推薦一部不可錯過的殭屍片,那本片絕對是首選。
因為這是第一部把殭屍從被操控的屍體改變成你現在所看到的噁心、血腥、食人形象。
zombie意指海地巫術下的受害者,它們是渾噩無神的活死人,替巫師操作簡單的農務。
然而,Romero加入了新的元素,賦予了殭屍截然不同的生命形象。
首先,它們吃人!
次之,這種症狀具有強烈的傳染性─所有屍體無論任何死因皆會復活且攻擊受難者!
緩慢的走路速度是導演的偏好,來自於導演童年時期的科學怪人以及木乃伊電影。
最後,破壞腦部即可停止一切機能則是這些活死人唯一的弱點。
以上四大要素成為古典殭屍片中,殭屍的特徵。
這個要素在1968年誕生,然後再七零年代、八零年代不斷的被使用,到了九零年代開始衰微,而又再新世紀初開始復甦。
保守估計全世界有三百五十部以上的殭屍電影,而Night of the Linving Dead不是第一部,卻影響了後面三百部的殭屍電影。
就純粹恐怖片的角度來推薦,這並不是充斥著大量血腥暴力、加上精美殭屍化妝的一部電影。
1968年的黑白片,勢必沒有今日的視覺效果。
但我必須說,這仍然是一部我最尊敬的恐怖電影。
密閉的空屋、模糊的電視報導著災情、收音機傳來令人絕望的消息,屋外的活死人不斷的破窗而入,擺動著雙手試圖攫取活人血肉!
沒錯,在惡靈古堡二派出所場景中,突然破窗而入的手也是來自於本片。
配合活死人的特性,空屋發揮了氣氛上的極致。
封閉感─即使殭屍走路速度慢,但屋內空間有限,絕對逃不過不斷湧入的活死人。
同時在屋內上演的爭執,雙方為了生存的機會而開始爭吵,這也成為日後恐怖片爭相模仿的情節。
本片場景只穿梭在屋外、地下室,其餘都是在室內發生,短短幾個場景就將整個故事發揮的淋漓盡致。
至於活死人形象,簡單的白妝加上導演的指導。
生硬、呆板、滿腦子生人血肉的活死人就活生生出現在螢幕前。
即使在其續作Dawn of the Dead、Day of the Dead中使用了更
精湛的化妝技術,但是仍不敵本片中一個個朝你逼近的死人氣息。
推薦指數我給滿分
即使娛樂程度並不是頗高,但是看完了本片,再去欣賞其他殭屍電影則大有助益。
入手管道:
本片並無在台灣發行DVD,若是標榜「中文字幕」,那相信我,對岸的翻譯絕對足夠毀掉一部好電影。
建議購買海外的一區DVD,有數個版本可供選擇。
包括三十週年紀念版、以及彩色重製版。
若有韓版、日版可供推薦,那麼請通知我一聲。